麻豆在线观看国产精选视频内容-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国产av

首頁
>新聞資訊>綜合報道
深大城際:向夢想“掘進”,續寫“春天的故事”

  深圳,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近年來,中國能建在深圳參建多項重大項目,其中深大城際1標項目是目前參建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項目。中國能建葛洲壩市政公司(軌道交通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切實以中國能建《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為指引,在大灣區開啟建設熱潮,在南海之濱續寫“春天的故事”。

  鵬城筑夢 助力灣區點燃城市發展引擎

  在同風而起的鵬城,深大城際鐵路工程如同骨干脈絡,承載著城市的繁華與夢想。深大城際鐵路始于T4樞紐站,一期工程全長約69.2千米,設站11座,設計時速160千米,遠期延長至大亞灣站,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城軌交通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程建成運營后,坪山至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最快僅需40分鐘。2021年,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中標深圳至大亞灣城際鐵路(深圳段)1標項目,在深圳軌道交通網絡中勾畫出一抹壯美線條。公司承建的深大城際鐵路1標項目施工范圍為T4樞紐站至五和段(不含機場東-黃麻布區間、五和站)線路總長31.816千米,包含六站五區間。

  深大城際鐵路項目對深耕深圳市場、輻射華南區域、拓展軌道交通領域,打造中國能建軌道交通新品牌、新王牌意義重大。因戰略發展需要,葛洲壩市政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中能建葛洲壩軌道交通建設有限公司”,與葛洲壩市政公司“一門兩牌”運行,正式以昂揚姿態進軍深圳軌道交通市場。

  作為基礎處理起家的葛洲壩市政人,來到了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大規模參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強手如林的競技者,面對專業和作業環境的巨大反差,要想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站穩腳跟,唯有堅定首戰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給予更高度的重視、做出更精心的籌劃、付出更多倍的努力。

  建設團隊不僅要應對成本控制的精細考量,還要確保項目質量、進度與安全的全面協調。他們頻繁穿梭于各方之間,緊抓關鍵節點的完成,并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論證,憑借超凡的毅力與智慧,逐一攻克難關。

  2024年,深大城際1標一工區通過打造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積極創優,順利獲得“深圳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與文明施工優良工地”稱號(雙優工地);機場東站兩度獲評寶安區揚塵污染治理“十優工地”。

  “干好在建就是硬公關”,深大城際鐵路1標項目的順利推進,葛洲壩市政公司(軌道交通公司)在深圳先后拿下了機場東樞紐前期綜合項目、深圳軌道交通32號線一期項目等重大工程,進一步擦亮了中國能建軌道交通建設品牌。

  向新而行 打造中國能建軌道交通新王牌

  追夢之路,往往伴隨著一路荊棘,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面對地鐵建設,同樣也少不了“速度”加持,一項項施工節點,是板上釘釘的任務,不容有一絲延誤。

  深圳地質情況較為復雜,溶洞、富水砂層、“上軟下硬”地層多發,對地鐵施工極不“友好”。T4-機場東盾構區間周邊便環境復雜,地表及地下建構筑物多、管線密集,工程施工對周邊影響大,期間將下穿機場在建T4航站樓施工區、機場禁飛區、航港高爾夫球場,側穿東海航空辦公樓等;石巖中心站是深大城際鐵路的第4座車站,地處石巖大道與寶石東路交叉口,人流量大,房屋密集,最近的電信大樓距圍護結構外邊線僅0.8米,施工環境極為復雜、施工難度極大……

  如何尋找到安全、快捷、經濟的施工方法實現地下空間聯通成為了建設者們下定決心進行攻關的問題。項目在施工中,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對項目施工現場進行劃片管理,明確責任人,做到各司其職,確保實體質量;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加強對重點程序的施工技術優化,及時總結優秀經驗運用于施工,提高施工質量;定期組織質量檢查、巡查,發現隱患及時糾偏,確保重點部位、重要工序、關鍵環節的質量;大力推行標準化建設,提高經濟效益,樹立精益求精的標桿,確保工程質量。

  目前,深大城際鐵路項目已有7臺盾構機同時投入到掘進施工中。2024年5月,伴隨著刀片緩緩轉動,“致遠號”盾構機從2號工作井順利始發,2號工作井直徑36米,開挖深度約70.5米,是目前國內最深的圓形盾構雙始發井。

  2024年11月21日,T4樞紐站-機場東站區間左線“啟航號”盾構機歷經1年零5個多月的掘進,成功穿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飛行區高風險段,標志著深大城際1標項目繼右線“筑夢號”10月6日成功穿越飛行區高風險段后,又一次在重難節點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25年4月5日18時28分,項目雙模盾構機“神龍號”掘進突破1000環,標志著深大城際鐵路石龍1號井~石巖中心站區間右線盾構任務已順利完成55%。

  每一寸隧道的掘進,都是團隊心血的凝結;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是對未來的承諾。以汗水為墨,用信念作筆,項目建設者宛如無畏的勇士,向著前方行進,每一環都銘刻下他們的使命和承諾。

  數智驅動 書寫具有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從井下智能現代的綜采工作面,到寬敞明亮的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從智能化自主調節井下通風系統到作業現場地質條件變化主動預警……項目建設團隊根據中國能建“四大轉型”的要求,加快推進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速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勢能。

  項目團隊引入了多項先進技術和聯合技術攻關,包括基于Dynamo的參數化縱斷面路線和平面路線建模方法、改進地質預報、搭設城際鐵路盾構機數字孿生體系架構模型與智慧管控平臺、開展盾構施工狀態預測、進行掘進參數推薦、基于BIM+5D的城際鐵路區間盾構施工過程管控技術優化等。通過數智技術賦能,實現了17%的人員管理效率提升、純掘進工效24%提升,總工效9%提升。

  結合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首創“BIM+5D”盾構數字孿生平臺,并在盾構隧道數字孿生體系創造、盾構機操作參數優化推薦、多維信息盾構管控平臺構建等方面取得多項自主創新成果,解決了9.14m級大直徑盾構在平均59~63m埋深下長距離掘進困難、效率低下的難題,實現對城際鐵路復雜地質大直徑盾構施工過程的精準管控,助力項目發展新質生產力。

  為充分挖掘數字化建造的巨大優勢,以激發青年創新活力、提升青年創新能力為著力點,項目部組建起一支以青年才俊為核心骨干力量的 “智建先鋒創新BIM工作室”。為項目現場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持,保證質量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施工工期的目的。

  在項目前期階段,面對市區綠化遷移難題,團隊運用BIM建模,精細管理綠植,“一樹一檔”優化遷改與移植規劃,使手續批復周期銳減30%,保障綠化資源合理利用;針對交通主干道施工,利用BIM構建虛擬三維交通場景,模擬車流、優化疏解方案,不僅讓批復提速,還極大緩解交通壓力,減少施工干擾,實現多方共贏;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工藝動畫模擬結合 BIM模型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快速理解施工流程和要點,提高交底效率,保障施工質量和進度。

  項目BIM團隊深化BIM運用,總結出的成果《智能鐵路,數字建造——BIM技術賦能深大城際1標項目》斬獲“中國能建數字化優秀團隊稱號”、第五屆“智建杯”金獎、第九屆“建設工程BIM大賽”一等獎等19項國家級、省級榮譽。

  與時代同行,向夢想“掘進”!深大城際1標項目部將繼續投身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永葆“闖”的精神、“爭”的勁頭、“干”的作風,助力特區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