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在线观看国产精选视频内容-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国产av

首頁
>新聞資訊>綜合報道
中國能建西北城建:新賽道上的“追光者”

  敕勒川,陰山下。一片綿延40余公里,占地面積43297畝的光伏發電場拔地而起,逐日追風,一幅綠色畫卷正在塞外廣袤大地徐徐鋪展。華能北方公司當前投建規模最大的烏拉特前旗蘇計沙地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項目就坐落在這里,西北城建承建了其中750兆瓦光伏工程,也是公司有史以來實施的體量最大的新能源項目。

  5月28日—31日,750兆瓦光伏工程的“衛星”項目——13兆瓦光伏幫扶電站EPC總承包項目3個村級電站陸續并網發電,實現了烏拉特前旗光伏項目的首戰告捷。從破土動工到并網發電,僅用了40天時間。“從這個項目的建設,我看到了你們公司的履約實力,把更大的工程交給你們實施,我們很放心!”在并網發電儀式上建設方領導動情地說道。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場歷時7天的并網攻堅戰下來,項目負責人梁永利略顯疲憊,步履蹣跚,最近他腰椎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病痛的壓迫使一米八高大身軀的他舉步維艱,但他絲毫沒有松口氣、緩一緩的念頭,每天依然咬著牙在方圓數十公里的荒漠里來回奔波。因為他心里清楚,750兆瓦光伏工程才是真正考驗他的“主戰場”。

  一顆初心守使命

  “公司把項目交到我們手中,咱們必須肩負起責任與使命,堅決把項目履約好,決不能辜負公司的信任與重托。”在項目進點動員會上,梁永利如是給參建人員交底。

  “光伏項目以前也干過類似的,但都是體量比較小,較為分散的,像這么大體量,并且需要與風沙作斗爭的項目還是頭一個,我倍感責任重大”。當被問到第一次接觸這個項目的感受時,他這樣說道。

  談及挑戰,他直言:“光伏項目最大的特點是短、平、快,最重要的是做好協調工作,也是保障項目推進的關鍵”。他充分發揮自身強大的溝通協調能力,通過站在對方的角度分析利弊、相互支持、共想對策,以真誠務實的作風和強大的人格魅力,成功將建設單位、協作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擰在一起,形成優勢互補、挑戰共克、成果共享的“戰略聯盟”,朝著共贏的目標推進項目建設穩步前進。

  初入項目部,標準化的營地建設、規范化的CI導入、潔凈明亮的辦公環境,充滿了濃郁的企業文化氣息。整齊劃一的職工宿舍、干凈衛生的員工食堂、24小時不間斷熱水……一件件細致入微的細節布置彰顯著滿滿的人為關懷。職工們戲稱這里為星級“沙景房”。

  人心就是最大的資本。“我以前也在工程一線呆過很多年,一線人員的苦楚和‘心思’我都懂。這里地處荒漠、交通不便,我必須盡最大努力創造更好的條件,讓職工們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工作得安心。大伙兒心都在一起了,工作何愁干不好呢?”

  在梁永利的帶領之下,項目全體人員上下同心,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堡壘,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一腔熱忱搞建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于項目體量大、工期緊,三個標段同期開工,管樁資源異常緊缺,成為制約進度的關鍵。在物資供應最困難的時候,梁永利常常愁得睡不著覺,凌晨四點就來到辦公室開始多方聯系,親自奔赴廠家實地考察、反復談判,確定實際產能、排產情況,與十余個家管樁廠鎖定保供數量,保證了場區18.3萬根管樁的持續供應。

  光伏支架材料種類繁多且數量龐大,為防止材料丟失和混亂,物資管理出身的他,帶領項目物資管理人員設置易丟易損部件集中堆放場,實行領料單制度,加強螺栓等小件出入庫管理,做到集中管理、按需發放。同時,安排各區域設置材料加工場,組合后運至現場安裝,減少材料丟失和浪費,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現場多點開花、快速推進。

  在施工高峰期,現場有5家協作單位,施工人數一度突破700余人,“實名制管理”成為棘手的新問題。考慮到施工場區遼闊、多區域同時施工、人員流動大的特點,他聯系協作單位和軟件公司,創新應用“電子實名制智慧管理”系統,通過手機定位打卡,實名制專工每天現場花名冊人員核對相結合,實現每天的施工人數、人員分布實時掌握。這一創新應用,為后續大型新能源基地項目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積累了寶貴經驗。

  升壓站是光伏項目的“心臟”,光伏板是其“外衣”,都是質量控制的關鍵點。他要求技術團隊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編制施工方案,建立“樣板引路”制度,現場布置專業工作標準二維碼辨識牌。他每天帶領管理人員在各個施工區域間穿梭,開展現場實體教學,嚴密監控施工質量及安全隱患,一天奔波下來至少兩萬步。“在現場隨便找個工人打聽,沒有不認識梁經理的。”施工隊伍負責人這樣說道。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自10月20日正式開始第一根樁基施工,歷時69天完成光伏場區18.3萬根樁基礎施工,超前11天完成里程碑節點。截至目前,共計已完成11900組支架、97884塊光伏組件安裝,總體工程進度完成40%,在現場三個標段中速度最快、質量最佳,累計獲得業主表揚信4份。

  一片赤誠為企業

  “干工程不是一錘子買賣,必須質量過硬,做精品工程,才能扎根發展。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履約好這個750兆瓦光伏工程,努力創造價值、樹立品牌、滾動開發,為公司進一步做大區域新能源市場打好堅實基礎。”梁永利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價值理念牢記心間。在項目部選址時,考慮到必須依靠車輛才能巡查現場的特點,他決定將項目部設置在現場中心位置,保證從項目部到每一區域的距離最短,整個工程下來,大大節約了燃油使用費。他將項目管理人員與分包管理人員集中辦公,大伙同吃同住,既做到一次投入、資源共享,也節約了管理成本和溝通成本。在13兆瓦光伏幫扶電站施工期間,他結合當地地質和風沙大的特點,說服業主將原設計組件前沿離地高度1.5米降到0.8米,不僅節約了成本,加快了進度,也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

  品牌意識貫穿始終。巴彥淖爾地區太陽能、風能資源異常豐富,加上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他充分意識到要把市場做大,必須先把品牌樹起來。他加大安全文明施工和品牌文化建設投入,決心打造安全文明工地施工標準化現場。進入施工現場,道路兩旁迎風獵獵的刀旗迎接著各級參觀者,美觀大方的區域門樓展現著央企形象,辨識度極高的“中國能建”品牌標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企業形象樹立了起來,被建設方指定為“標準化觀摩工地”,屢次迎接政府及社會單位的觀摩學習,贏得各方高度贊譽,被相關方列為“優質合作單位”。

  團隊建設細致入微。他深知培養專業人才對于公司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的重要性,堅決踐行公司“5352”人才工程和“新銳行動”,盡力給職工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工作之余督促青年員工加緊考取執業資格證書。“志杰,這是剛剛考過的一道二建試題,怎么能答錯呢?”在端午節知識競猜活動中,他也不忘將知識寓教于樂。用他的話說,“要通過這個項目,為公司鍛煉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堅定扛起公司新能源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大旗。”

  燦爛陽光下,一片片光伏組件傲立黃沙、熠熠生輝,照亮“中國能建”的金字招牌,更照亮梁永利團隊為之奮斗的新能源綠色電力的美好未來。

  他是扎根烏拉特前旗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帶頭人,他是勇于吃苦、敢于擔當的實干家,他是心系員工、決心打贏200萬千瓦光伏治沙基地項目的“追光者”。當前,梁永利正帶領團隊全力以赴向年底并網發電目標邁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生態恢復,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動畫面將會在他們手中逐步實現。